中國的營銷(上)
2014-04-25 14:41:47

中國的多數行業仍然沒有實現產業集中,中小企業占據多數。即使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海爾,在美國人眼里也不過是一個“規模稍大的小企業”。小,這是中業的基本現實,差別是很小和比較小的問題。
承認弱勢,正視弱勢,是中國營銷的基本營銷環境——環境導向比消費者導向體現營銷的本質。
再大的中業,到了發達也是弱勢的,因為發達消費者心理上的強勢。再小的美業,到了中國這樣的,也可以表現得勢,因為中國消費者心理上很弱勢。美國就是當然的世界,中國搶奪世界榜一名也很難。這其中當然有企業因素,更有國別因素。
可以跨越國界,但的背書是。能否成為,除了企業的努力外,還有消費者是否具備先天的優越感。因為發達消費者先天的優越感,中業一直是弱勢的;因為中國消費者面對發達缺乏先天的優越感,所以,即使在中國一敗涂地的跨國公司,仍然表現得有優越感。
關鍵的問題不是你是什么,而是別人認為你是什么。
人貴有自知之明,做企業也是如此。至少截至目前,中業還沒有強勢的資格,這不是由企業決定,而是由發達消費者對中國國民的集體認知決定的。別人認為你是什么,不由你的現在決定,還由你的歷史決定。
當然,承認弱勢,不代表心理上的弱勢。弱勢而不承認弱勢,是弱者的心虛。弱者的臥薪嘗膽和韜光養晦才是強者心態。
在理論上,西方主流營銷專家都認同營銷面對現實,但一旦面對現實,專家們也會表現出因為居于強勢所帶來的強勢心態。定位論專家里斯接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專訪,在點評李寧時說:“先打造一個強勢的,然后在中國市場上提高這個。”
對于中業來說,這是一個無法想象的邏輯。美國人對世界的心理優勢決定了他們很容易這樣思考——這與與否基本沒有什么關系。即使是專家,面對多數問題,通常也是本能思考?;蛟S,20年后,多數中業都會產生如同里斯一樣的思維。
既然發達的消費者不承認中業的強勢,那么,我們就要正視弱勢的現實,并建立與這種現實相對應的營銷邏輯。
馳業小編溫馨提示,未完待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