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你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?
2019-01-18 18:27:27

這幾年身邊很多實體老板都說生意越來越難做,市場環境變化了,多少工廠倒閉了,多少門店關掉了。那問題來了,什么原因讓生意變得越來越難做?
有人說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大家都上網購物了,也有人說是因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了,還有人說是因為成本不斷上漲擠壓利潤快撐不下去了,更有人說是地方政府支持不夠了,反正大家都有自己的解釋去為自己找理由。
事實究竟是怎么樣的呢?這次我們來聊聊中國的實體行業轉型的問題。
開始前我拋幾個問題給你思考下:
1、為什么有的工廠四處籌錢持續投入,而利潤卻越來越低,而有的工廠采購大量設備卻不用花多少錢,效益還越來越好?
2、為什么有的裝飾公司業務一直發展不起來,而有的卻可以免費給客戶做裝修,還年營業額上千萬?
3、為什么同樣經營紅酒,有的人苦苦尋找客戶,而有的人幾個月就借由紅酒經營起一個年收入上千萬的會所?
這些問題我今天不說答案,你先思考思考原因,我們開始展開今天關于為什么很多人覺得生意難做的討論。
前陣子有篇報道,描述的是深圳華強北,曾經是的手機批發市場,如今一片蕭條的樣子。同時對比北京中關村,當年的電腦市場,如何從繁榮到凋零再到轉型的過程。
看完之后感觸頗深,因為那些年我也走這些地方,看過他們的繁榮盛景,也見識過很多人在里面的暴富神話。
今天開篇,首先講幾個經濟學概念,個是“投資效益遞減規律”,資本的利潤率隨著投資的增加而不斷下降。不太好理解對不?簡單來講,一門生意好做,就會有很多人跟進投資,投資的人多了,市場一旦趨向飽和,競爭也越來越激烈,獲得客戶的成本也越來越高,利潤率會持續下降,投資的回報率逐步遞減。
同時介紹個重要概念:社會平均利潤率。
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利潤的紅利期,這個階段的行業平均利潤率比較高,比如最早在中關村賣電腦的那群人,組裝一臺電腦的利潤那是很高的,一臺電腦賣幾千上萬元,幫別人裝一臺電腦可以賺幾千塊,隨著進入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多,競爭越來越激烈,市場開始趨向飽和。
最早在馬路邊派小卡片都能找到很多客戶,現在投大量廣告也未必有什么效果,對不對?客戶獲取成本變高了?,F在呢,組裝一臺普通電腦一般就剩三四百塊利潤了,也就是說,組裝電腦這門生意的社會平均利潤率下降了,繼續采用原有的方法對市場追加投資,對組裝電腦這個行業的利潤率影響非常小,甚至還會擠壓和降低利潤。
然后市場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,比如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開始崛起,這個行業開始發生萎縮,立刻趨向飽和。
除了競爭激烈導致社會平均利潤率下降了,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,是信息透明度和對稱度變高了,交易過程的本質是基于雙方信息不對稱,以及滿足相互需求而產生的。
這句話怎么理解呢,每個人對于產品的價值感知,大多數時候是基于心理需求以及經驗出發,表現為對產品價格的心理認可。
比如以前大家都覺得電腦是個的東西,雖然那時候配件成本不低,但是大家可以購買和了解的渠道也不多,所以覺得一臺電腦幾千上萬的價格很合理,這個階段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非常高,很多人都是由此發的家,就好像京東的劉強東,最早就是在中關村做光盤批發起家的。
隨著信息的透明化,加上互聯網越來越發達,各種配件的價格大家上網一查就有了,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了劇烈的變化,所以大家就開始覺得,這攤生意原來的模式越來越難做了,對不對?
一般在行業的上升期,只要市場的需求紅利足夠大,大家都沒什么感覺,一旦市場需求來到瓶頸期或者發生了變化,一直用傳統模式經營的老板們,立刻就開始感受到壓力了,這種情況感受到壓力的,往往是在渠道上,然后沿著產業鏈的上游一路影響上去直到原材料,形成了一個產業的連鎖反應。
所以你可以看看北京中關村和深圳華強北過去十年的情況,再看看他們上游的連鎖反應,也就能大致想象這幾年整個電子產業發生的劇烈變化了。
為什么往往上游工廠反應比較慢,其實也正是因為他們對市場信息的透明度把控能力不足導致的,各種低附加值的加工環節企業在市場的變化中隨波逐流,一旦業績下滑,大家首先就會想著如何尋求的渠道和業務去保持原來的業績,卻不想其實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了,自己的企業如果模式不變,就會處在被淘汰的邊緣直到倒閉。
所以,首先一個要明確的觀點是,實體行業劇烈變化的本質,與互聯網沒太大關系,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加速信息透明化和信息對稱的這么一個渠道,讓社會平均利潤率比以往的速度回歸理性值,部分行業的暴利時代提早結束了。
了解這兩個經濟學概念后,我們來看看中國當前金融業的情況。資本的流向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,資本是向著獲利的流動。這兩年來大量資本流向房地產,把中國的房價抬到了一個普通人難以觸達的高位,實際上背后體現的正是實體經濟的迷茫。
實體經濟正在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升級革命,原有模式的社會平均利潤率隨著經濟發展持續下降,競爭格局逐漸形成。
大部分行業內的傳統企業,在自身商業模式不升級的情況下,再持續追加的投資是否真的能力挽狂瀾?還是只是抱有賭徒心態,給自己挖的坑?
試想這種情況下,如果這些企業還想和銀行拿錢,銀行肯放貸嗎?所以越來越多人感覺錢難拿,生意難做,接著抱怨中國經濟不行。
人都是活在圈子里的,圈子的高度決定了自己的眼界,小區里的大媽抱怨肉越來越貴,感覺全中國民不聊生。
傳統企業的老板們抱怨自己的生意難做,感覺全中國經濟隨時要崩盤了。殊不知,其實是自己的認知決定了眼界,也決定了自己企業的上升空間。
再看看中國房地產的這股瘋狂勁,今年手里100萬存款能買一套房子,明年買半套,到了后年買個廁所位,這個投資利潤率遠大于投資實業的回報,現在不買以后就得付出幾倍的價錢買。
大家就躁動不安了,手里有點錢都趕緊拿出來買房怕貶值,盼著地產泡沫破滅全是買不起房的窮人們。房子雖然剛需,但本質上能買房的還是那群人而已,隨著房價的上漲,這個人群正在逐漸縮小,天花板顯然是存在的。
還是那句話,資本是向著獲利的流動。這個現象的背后,正是中國實體行業的集體迷茫。
商業思想的本質是相同的,無論是線上和線下,更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和運作,你可以看到,實體經濟正在轉型升級,它的背后是消費升級,是對人們活方式的一種主動適應與自然淘汰。
中國各個行業的的創業門檻正在變得越來越高,部分行業的競爭格局逐漸形成,但是機會廣泛存在。
不是生意不好做了,是你的商業模式該改變了。這幾年來實體經濟正在轉型升級,特別是大量涌現的新商業模式,讓我們見到了經營智慧的魅力。
不是生意不好做了,是你早該改變了,沒有一個企業的死亡是因為外部原因所致,摧毀一個企業的力量從來都是來自內部。
2019是時候改變你的商業模式了,馳業科技攜手阿里12年,作為阿里巴巴五渠道商,幫助的中小企業開通網上生意,讓中小企業精彩。
2019商業新模式,期待攜手共贏,遇見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