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每家企業都必須做電商?
2019-07-26 16:01:27

為什么每家企業都做電商?
一、電商與人性:勤奮是社會性,是道德,懶惰才是人性。
電商與人性有關系么?太有關系了,那些說網購的動力是便宜的人,遠遠沒有看到電商更本質的一面,那就是滿足了人性的幸福與享受:“懶惰”。是因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,勤奮的是社會性,是道德,而不是人性,懶惰才是人性。
古今的發明,90%的動力源于戰爭,但這90%以上的應用,卻都在滿足人們對懶惰的享受。想想吧,躺在床上,用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,然后多出的時間想干嘛干嘛,這不是一種幸福?
從這一人性基點,便可判定,電商不可阻擋,因為人性的力量,都不可阻礙。萬達之所以必然輸給天貓,那是因為去萬達購物是“享受勤奮”,去天貓購物是“享受懶惰”,你說,勝利的是誰?
當然,你也可以說,現場體驗也很重要呀。是的,“也”這個詞,清楚地說明了重要次序:線下的體驗是為線上的購買服務的,線下的萬達是為線上的天貓服務的,這就是萬達在雙十一之后,立即宣布要進軍“線上商業綜合體”的原因。
由此,我相信大家就懂了,電商不是一種工具,電商是人性的一部分。所以,網上購物只是時間問題。別說工業品不可能電商化。工業品由于其標準化與體積龐大,于網絡銷售。既然如此,請每家公司老板們記住,別為沒有做電商找什么理由,沒做電商只說明一點,那就是你沒有戰略遠見!
二、電商客戶價值:工業化層次太多浪費客戶價值,電商化讓廠家直接對接客戶
如果分析一下過去兩的發展,就會發現,工業革命的特點是兩個:是分銷戰勝了,是空間戰勝了時間。分銷戰勝的好處是,建立起化分工,壞處是環節越來越多。
環節多意味著什么?意味著,生產者賺不到錢,消費者省不了錢,中間渠道商在賺錢。最典型的是中國的服裝業,幾乎所有的服裝企業都在虧損,可服裝零售商卻是賺錢的,這是什么客戶價值?
空間戰勝時間是什么概念呢?因為購買行為在商場進行,于是中心地帶店鋪的租金越來越貴,于是人們到中心商場的交通堵得要死。反過來正因為稀缺,導致大家心目中對高租金的店家推崇備至。于是所謂的,無非是那些支付得起高租金,從而控制了人們選擇的商家,。
生產商說自己沒有賺到錢,因為渠道商賺走了。渠道說自己也沒有賺到錢,被萬達賺走了。萬達說自己也沒有賺到錢,被政府從土地款與稅收社保拿走了,政府說自己也沒錢,因為公務員太多了。
當然,這種殘酷的生態并不是工業化模式的錯,錯誤的體制才是原因。但工業化模式與集權政府更容易共存,網絡經濟與民主社會更容易共存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或者說,在網絡社會,腐敗與集權的成本很高,看看網絡對各種“表哥”的揭露?這些揭露同時意味著,電商不僅是一種賺錢模式,更是一種新型的政治生態與商業文明。
三、C2B+O2O=“定制+電商”:中國電商并不需要中國制造
很多人在談電商的時候,其實是在把電商當成了種工具。事實上,電商并不是一種工具,電商是一種基于人性與客戶價值,對整個工業化模式的一種顛覆:不再追求“大生產+大零售++大物流”,而是基于個性化定制與柔性化生產的供應鏈整合。
也就是說,我們在今天所談的電商化,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業務模式,而是中國低效益的傳統企業,向益的現代企業轉型的一個必然選擇。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人性,在的層面創造全新的客戶價值。
這就是中國傳統企業電商化的基本模式:C2B+O2O(客戶需求定制化生產,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)。C2B+O2O模式,重新定義了分銷與的概念,更重新定義了空間與時間的關系。
這種新定義,并沒有否定分銷,而是提出了一個更有客戶價值的定義,那就是“C2B定制化電商”,我把它叫互聯網化的“豐田精益生產模式”,具體的結構如下:
1、前端定制化:每家公司不再追求大眾,而在追求小眾,根據小眾需求,設計相應的產品。
2、運營豐田化:以“靈活+工業化”的精益生產方式,實現小批量,小規模的工業化生產;
3、重組供應鏈:用“預付+定制”的方式,在范圍內重組供應鏈,突破所謂的“中國制造”。
請記住,一旦前端“預付定制”完成,為了限度的獲得客戶忠誠,企業就不再根據成本,而是根據客戶價值在尋求供應鏈組合。特別是中國城鎮人均收入在突破8000美元消費之后,我想,很快人們就會發現,曾經引為自豪的中國制造,將會在電商化潮流中,被中業自己淘汰。
這就是我想說的,電商不是一種工具,而一種中業未來的一種生存方式,每家企業都要做電商!
— END ——